菌種凍干是微生物保存領域中的一項關鍵技術
點擊次數:18 更新時間:2025-07-03
菌種凍干(Lyophilization,又稱冷凍干燥)是微生物保存領域的一項關鍵技術,通過低溫冷凍→真空升華→解析干燥三步法,將菌體中的水分以冰晶形式直接升華去除,獲得含水量低(通常<5%)的干燥菌粉。
菌種凍干的核心在于通過物理狀態變化實現菌體脫水,同時保留其生物學活性。其工藝流程可分為三個階段:
1.預處理階段:保護劑添加與菌體穩定
保護劑選擇:糖類(如海藻糖、蔗糖):通過氫鍵替代水分子與菌體蛋白質結合,防止冷凍導致的蛋白質變性;
蛋白質類(如牛血清白蛋白、脫脂奶粉):形成包裹層,減少冰晶對細胞膜的機械損傷;聚合物(如聚乙烯吡咯烷酮、聚乙二醇):調節溶液粘度,控制冰晶生長速率。
菌體懸浮:將菌體與保護劑按一定比例(通常1:1~1:5)混合,制成濃度約10~100 CFU/mL的懸浮液,確保凍干后菌粉的活菌數達標。
2.冷凍階段:冰晶形成與細胞保護
快速冷凍(-80℃以下):通過液氮或超低溫冰箱實現,使菌體周圍水分迅速形成細小冰晶(直徑<10 μm),減少冰晶對細胞膜的穿刺損傷;
慢速冷凍(-20℃至-40℃):適用于部分對低溫敏感的菌種(如某些放線菌),通過控制降溫速率(0.5~1℃/min),允許細胞內水分逐步外排,減少胞內冰晶形成。
3.升華干燥階段:真空環境下去除游離水
真空系統啟動:當樣品溫度降至-40℃以下時,開啟真空泵(壓力通常<10 Pa),使冰晶直接從固態升華為氣態(無需經過液態);
物理原理:根據克勞修斯-克拉佩龍方程,低溫下冰的飽和蒸氣壓遠低于水,因此真空環境可加速冰晶升華。
加熱控制:通過隔板加熱(溫度范圍-20℃~30℃)提供升華潛熱(約2838 kJ/kg),避免樣品溫度過低導致升華速率下降;
4.解析干燥階段:去除結合水
提高溫度(20℃~40℃):在升華干燥完成后,進一步升高樣品溫度,破壞菌體與結合水之間的氫鍵,將殘留水分(通常1%~3%)降低;
作用:結合水是微生物代謝活動的主要介質,去除后可抑制酶活性與化學反應,顯著延長菌種保存期。
終點判斷:通過壓力上升測試(Pressure Rise Test)或殘余水分分析(如卡爾費休法)確認干燥完成,通常總干燥時間需12~48小時。